今天終於看了電影飢餓遊戲3-1了,其實我一直對飢餓第三集的的書有點意見,因為我覺得飢餓遊戲的最大特色除了大逃殺的大場面之外,就是這場生存遊戲,同時間也是一場娛樂的秀,這是何等諷刺的事情。而飢餓三書本身劇情就只有單純規劃一場相當血腥的革命戰爭,少了原本的特色元素,飢餓明顯就是乏善可陳,只能不斷瘋狂的將角色發便當,把口味加重麻痺讀者味覺,再加上搖擺不定的感情戲,所以同時我也對飢餓三電影不期不待不怕受傷害。

但是我看完電影後,我發覺電影比書又更糟糕,最大的敗筆就是對於十三區的描述,其實我覺得反烏托邦最大的精髓,不在於特大的貧富差距或是階級對立,那太表面了,不過也因為全世界(不只是台灣)貧富懸殊(補個數據,最近新聞全世界最有錢的1%,財富即將大於剩下99%),造成這種反烏托邦對於貧富差距描述讓讀者能感同身受而熱銷。但我覺得反烏托邦最大的特色是在於高度的科技與低等的文明與思想,飢渴書中的第十三區其實就是在描述這種現象,有點像是俄國小說<我們>:每個人擁有同樣的食物,住在同樣的房子,所有人的作息都是按表操課,所有的一切都數據化,吃飯限時,放風休息也限時,就連做愛時間也都是經過運算後規範。在這邊沒有人有自己的名字,都是用編號和代碼,人們相信在這個絕對平等絕對理性的環境下,人們就不會因為"比較"而有紛爭,但最後事實上不是如此。原本書上對十三區的描述有一點類似這種概念,同時也諷刺了這種表面上的平等。但沒想到電影卻完全避重就輕,不斷的強調都城你好大我好怕,大家衝阿殺阿,咻~~碰~~阿~~~,把反烏托邦主義最大的特色忽略了。倒是電影還是保留了討厭的男角蓋爾一副一屌不屌,要愛不愛的那副死樣,凱提斯對兩位男角欲拒還迎,一副女版張無忌。總而言之,我覺得電影飢餓三還是流於太表面了,用反烏托邦的說法就是,高度的科技特效,低落的劇情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oublepla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